top of page
搜尋
  • menghan5

DEPDC5 不按牌理出牌的局部癲癇基因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 蔡孟翰醫師

今天要來介紹一個有趣的癲癇基因,它跟其他已知癲癇基因有點不一樣,到底它是如何不按牌理呢? 我們先從一個案例聊起:

小梅今年20歲了,她從小就有一個奇怪的毛病,每次睡覺的時候,媽媽發現她會有奇怪的動作,有時好像受到驚嚇一樣的醒過來,發出一些叫聲,好像是被附身一樣,有時會全身僵硬,或是手腳揮舞,把床單弄得一團混亂,時間很短,通常都不到1-2分鐘,然後又回去睡,一個晚上1-2次甚至有時候可以多到7-8次,小梅對這些事情都沒有印象,只是早上醒過來有時候會覺得全身痠痛,好像前晚爬過山一樣的感覺,家人跟小梅都不知道這是甚麼,也曾去收過驚,一直到小梅上國中時,有一次上體育課,突然全身僵硬摔倒到地上,全身抽搐,學校老師把小梅送到醫務室,駐校護理師建議小梅去看醫師,才確定是癲癇發作,但是腦波檢查卻都是正常的,小梅在這之後也都沒有再大發作過

一開始小梅也沒有跟醫師提到晚上睡覺的事,一直到有一次有個醫師詢問起才發現其實晚上那些動作也是癲癇的一種,我們稱之為夜間額葉癲癇(NFLE),或是睡眠中過度動作型癲癇(SHE),當睡眠中腦部的放電來自於腦的前面,也就是額頭後面的腦區,我們稱之為額葉,因為常在睡眠中發作,所以稱之為夜間額葉癲癇,這種發作跟我們習慣的"大發作",全身肌肉僵硬抽搐,口吐白沫,眼睛上吊的樣子不同,所以常常不容易診斷

更有趣的是,當醫師進一步詢問家族史才發現,其實小梅有兩的弟弟晚上睡覺時也有同樣的情形,因此醫師進一步邀請小梅家人參與研究,證實了小梅家的夜間額葉癲癇是因為一個基因突變所引起的,這個基因叫做 [DEPDC5], 這是台灣(甚至可能是亞洲)第一個被證實並發表的DEPDC5基因突變家族 (Tsai et al. 2017 Clin Genet),我們也進一步研究沒有家族史的局部癲癇病患,結果發現有1%的病人也帶有這一個基因上的突變

為何說這個基因不按牌理出牌呢? 癲癇症是腦部神經細胞異常放電所引起的,而細胞膜上的金屬(鈉,鉀,鈣)離子通道跟維持細胞膜電位和放電很有關係,也理所當然,過去我們發現的癲癇基因都是這些離子通道的基因突變,DEPDC5本身並不是一個離子通道基因,它負責形成一個蛋白質組合去管理其他的蛋白質的活性,主要是負責管理神經細胞的合成,複製,能量代謝的功能,因此跟我們已知的癲癇基因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科學家也還不知道如何清楚的解釋這個基因是怎麼造成癲癇的,因此還有許多研究的空間,或許可以藉由這個地方開發出新的抗癲癇藥物

另外,這個DEPDC5基因突變所造成的局部癲癇不限於額葉癲癇,也可以是顳葉癲癇,甚至合併有局部大腦皮質發育的異常,因此說它不像其他的癲癇基因大多有固定的發作型式,所以說它是個不按牌理出牌的癲癇基因

Ref: Tsai et al. 2017 Clin Genet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cge.12992/abstract

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Missense Variant Prediction

Broad 開發了一套使用paralog可以推測missense mutation在基因中好發的位置 http://per.broadinstitute.org/ MISCAST using 3D http://miscast.broadinstitute.org/

談癲癇基因

高雄長庚醫院腦功能暨癲癇科 主任 蔡孟翰醫師 [蔡醫師,我為什麼會得癲癇?] 是我在門診常被問的一句話,有時候卻很難回答. 癲癇是一常見的神經系統(腦部)疾病,每1000人中就有4-8個人有這個疾病,大約三成的病人癲癇可以找到明確導致疾病的病變,例如像腦腫瘤,腦中風,腦外傷或是腦部先天性發育異常等等,因此醫師通常會安排腦部磁振造影檢查來找看看有沒有這些病因,而且最好是專為癲癇設計的磁振造影檢查,另

癲癎,基因體變異的種類與檢測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 蔡孟翰醫師 想提筆寫這篇文章已經一段時間了,一直抽不出時間,這次於前往2017美國人類遺傳學會的班機上,終於能靜下來把它完成,自從踏入癲癎基因這個領域,常常有病友或醫師同僚問我,那我該做什麼基因檢測才好,或是我做了檢測可是報告陰性,所以我的癲癎和基因無關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從最根本,也就是基因體變異的種類開始了解,人類的基因體是由30億個鹼基(也就是ATCG其中一個密碼)所排列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