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 menghan5

我可以停止使用抗癲癇藥嗎?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癲癇科蔡孟翰醫師

醫師我都有乖乖吃藥,有好幾年沒有發作了,我可以不用吃藥了嗎? 這是癲癇門診裡面常聽到的對話,也是很多病人的心聲,每次我聽到這個問題都有點傷腦筋,一方面高興病人可以控制得很好所以可以考慮這件事情,另一方面我也很擔心停藥之後會不會又復發,導致病人發生意外,今天就來談談停藥這個複雜的問題吧! 首先要澄清一個觀念:過去常常會說使用抗癲癇藥治療兩年以上沒有發作,就可以考慮停藥,這其實是一個過分簡化的說法,所謂的”兩年原則”是過去的醫師專家們人為的定義,其實並沒有研究支持為何是”兩年”而不是”一年”,”三年”或”五年”,最近(2017)一篇發表在Lancet Neuroloy上的文章再次提醒我們這個事實 這篇研究的作者統計1769位嘗試停藥的病人,追蹤顯示發現高達46%最後癲癇復發,需要重新吃回抗癲癇藥物,好消息是大部分(80%)這些吃回抗癲癇藥的病人都能再獲得控制,但是有少部分(10-20%)的病人變成頑固型癲癇持續有發作,這一點是我們在考慮停藥前要考慮的事情,是否願意接受沒有吃藥時癲癇復發的風險,為什麼會再發作呢?我常常這樣解釋,因為基本上目前的抗癲癇藥只有抑制大腦不正常放電的能力,並沒有修復癲癇的效果,而我們也沒有去更換這個容易放電的大腦(實際上也不能啦!),所以其實除了少部分自限性癲癇症後群以外,它其實還是同一顆大腦,當然有機會再放電,不是嗎? 另外統計也發現一些會影響復發的因素:罹患癲癇的時間,沒有發作的時間,發病年齡,熱痙攣病史,超過十次以上的發作,是否為自限型癲癇症後群,智商小於70,腦波仍有癲癇波等等

因此在考慮是否要停藥時,必須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統計發現如果繼續服藥一年內發生癲癇的機會是7%而停藥的病人則是15%,因此有吃藥還是比沒有藥物來的有保護作用的,另外研究也顯示沒有癲癇發作的時間越長,停藥後復發的機會會隨著時間增加而越小,也就是說是否要在”兩年”一到就急著停藥是可以再討論的,因為十年不發作後再停藥,癲癇復發的機會更小,因此每個病人對於停藥與否的選擇就都有可能不一樣了,有的病人可能會選擇繼續吃藥,因為不想要因為一次癲癇發作失去工作,朋友或是發生意外等狀況發生,但是繼續服藥有可能要忍受藥物帶來的不便以及副作用,這點會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工作家庭環境都會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用單一的”時間原則”來做出停藥的決定 如果你的癲癇是屬於藥物控制良好的病人,而且已經好幾年沒有發作了,那麼恭喜你有機會可以考慮停藥,但是請不要自行停藥喔!這是有危險性的!如同上述研究顯示有接近一半有可能會再發作喔!找個時間和你的醫師聊聊,共同決定停藥計畫或是選擇與癲癇共存,長期使用藥物控制和沒有發作的生活,這個巧妙的平衡見仁見智,就看你的選擇,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喔!

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Missense Variant Prediction

Broad 開發了一套使用paralog可以推測missense mutation在基因中好發的位置 http://per.broadinstitute.org/ MISCAST using 3D http://miscast.broadinstitute.org/

談癲癇基因

高雄長庚醫院腦功能暨癲癇科 主任 蔡孟翰醫師 [蔡醫師,我為什麼會得癲癇?] 是我在門診常被問的一句話,有時候卻很難回答. 癲癇是一常見的神經系統(腦部)疾病,每1000人中就有4-8個人有這個疾病,大約三成的病人癲癇可以找到明確導致疾病的病變,例如像腦腫瘤,腦中風,腦外傷或是腦部先天性發育異常等等,因此醫師通常會安排腦部磁振造影檢查來找看看有沒有這些病因,而且最好是專為癲癇設計的磁振造影檢查,另

DEPDC5 不按牌理出牌的局部癲癇基因

#夜間額葉癲癇 #睡眠中過度動作型癲癇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 蔡孟翰醫師 今天要來介紹一個有趣的癲癇基因,它跟其他已知癲癇基因有點不一樣,到底它是如何不按牌理呢? 我們先從一個案例聊起: 小梅今年20歲了,她從小就有一個奇怪的毛病,每次睡覺的時候,媽媽發現她會有奇怪的動作,有時好像受到驚嚇一樣的醒過來,發出一些叫聲,好像是被附身一樣,有時會全身僵硬,或是手腳揮舞,把床單弄得一團混亂,時間很短,通常都不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